说来很巧,上周日立冬。 我翻开一本新书,它的第一章正好是《立冬》。 那个故事很是令我动容,总会时不时就想起。 一家三口在去年春天,搬入了一半以上都为贷款买来的房子。 终于有了意义上的“家”。 这对夫妻却在今年春天,失去了唯一的儿子。 原本热衷于装饰家居的妻子,一瞬间失去了生活的动力。 从前洗完碗就会立即擦干水的她,现在会把餐具堆放在水池里; 甚至眼看着被覆盆子汁喷溅,而弄脏的墙壁逐渐发黑,也无动于衷。
某天午夜已过,妻子突然邀请丈夫一起贴壁纸,处理那块脏掉的墙壁。 一顿忙完之后,妻子又开口对丈夫说道: “十一月了,得快点把冬被拿出来了。 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国家,好像注定要多花钱。 你一个人工作很辛苦吧? 把那个钱用了吧,债总是要还的。” “那个钱”是指他们的儿子意外去世,获得的保险赔偿金。 自从儿子走后,夫妻二人就心照不宣地从未提起过这笔钱, 直到那晚妻子提出用它还房贷。 对于妻子的转变,丈夫是这样记录的: “我的眼泪差点儿夺眶而出,好容易才忍住了。 今天是妻子站起来的日子,她马上就要振作起来了。” 说实话,看到这里,我的眼角也微微湿润了。 印象中,冬天是一个既容易感到幸福,又会一不小心就丧气的季节。 就像是屋内外的温差一般,生活的起伏也十分明显, 总会搞得人们分裂不堪:时而治愈,时而难过。 不过也正因如此,我才觉得冬天是一个成长最快的季节。 当然,前提是对于某些艰难的瞬间,你不会视而不见。 无论是事情本身,还是生活, “面对”才是“好起来”的真正转机。 和分手了11年的初恋再次相见,会是什么样的场景? 《换乘恋爱》中,可可见珉在之前, 在采访中被问到:能重新交往吗? 她立刻撇嘴皱眉,摇着头说“不可能”。 那时候她对珉在充满了厌倦,甚至是憎恶。
珉在也差不多,时隔多年后的见面,却一直在躲避对方。 然而在最后一次约会时,可可却欣慰地说, 珉在于她而言,已成变成了比朋友更珍爱的人。
珉在也对之前自己的逃避行为感到可惜: 明明是对话几次就能解决的误会,却一直不敢面对。
一段感情破碎了,不要去纠结“到底为什么会分开”, 而是去面对分手的事实。 一个人不再爱你了,也不要去质疑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, 接受当下对方离开了的事实,才会更快地摆脱难过。 其实每段爱情都藏有彩蛋,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勇气去孵化它。 只有当下定决心去面对了,才会收获“成长”的结果。 想起后台的一位读者,上个月她一直沉浸在失恋的苦痛当中。 最近突然来告诉我,她搬家了,也跳槽了。 改变的动力来源于——她重新和前任见了一面。 坦诚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的遗憾和感谢,也勇敢地接受了对方的告别。 放下了沉重的包袱,才有机会跳出悲伤的漩涡,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进。 我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大了呢? 耐疼了。 小时候,大家都不知道命运的每一份馈赠价值几何; 可面对过一次次的艰难和痛苦之后,便可以驾轻就熟地去处理了。 春夏曾分享过一个自己的经历。 当年她在异乡打工时,由于住的地方离开工的地点很远, 所以早上四点多就要出门赶路。 她的妈妈在了解到她独自生活的真相后,觉得女儿长大了,逢人就夸。 很久之后的某天,她和妈妈重新提起那段经历,是带着一点骄傲, 甚至想要在家人面前炫耀的小得意的。 没想到妈妈却对她感到愧疚。 那一刻春夏发现自己,确实变得不那么可爱和会撒娇了, 但也的确在疼痛中有效地成长了。
写到这我又想起,文章开头提到的《立冬》中丈夫感慨过的一句话: “如此平凡的事物和风景,恰恰就是奇迹和事件。” 同理,在我们面对苦痛时的每一次小小迈步,都在滋生勇敢。 当然了,伤害就是伤害,不必感谢; 你只管用力直面旧事,与之挥手告别。 来年的花,依旧会等你迎它——那便是你,又一次重生的机会。
|